客户非要在全体大会上演讲,否则不赞助,你妥协吗?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2-06-24

      提到拉赞助,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:

  • 跟客户喝酒得喝好了呀,态度不行,不“倒下”几个是拿不到赞助的。

  • 这活儿太难了,我可做不了,还是让销售BD去加油干吧。

  • XX主办方肯定是费用不够了,又来找我们要点费用了,算了给个面子支持下…

       以上现象肯定是存在的,但要长期做好拉赞助,这活一定是不能这么干的。

       会议活动中的拉赞助是一门复杂的学问,涵盖了内容策划、市场分析和定位、市场营销、沟通技巧以及客户维护等等。

       所以,拉赞助绝对不是一次性买卖,一定是个需要持续勾搭的周期性活动


       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,对应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。我暂且以主办方角度来先聊聊到底什么是拉赞助。


       简而言之,会议赞助就是一个循环:

 

 

      获得潜在客户 → 激活客户 → 销售变现 →巩固客户 → 客户推荐销售

 

 

       主办方要做的就是把这五步骤汇聚在一起,保持稳步增长,从而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。

 

       上面说到,会议赞助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问,且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中心,那接下来主要就从“获客”、“待客”、“拉客”这三大方面来具体聊聊。

 


“获客”:通过前期调研,寻找潜在赞助商

 

       寻找潜在赞助商时,建议遵守两大原则:

       第一:一定要做客户细分,不能将所有客户都列入潜在赞助商list;

       第二:学会对赞助商做取舍,一定要有门槛标准,不是出钱的就一定能成为赞助商。

 

       给赞助商的回报通常是个套餐,比如权益之一是赞助商高管的观点/访谈,放在会刊中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具体如何寻找您的潜在赞助商?请参考以下实践经验:

 


根据会议主题和内容,进行产业链梳理,从而摸清上下游关系;




通过会议相关的指导单位或协会的官网,对此类机构的会员单位进行调研research;




在会议官网中,开放赞助商报名通道;




持续重点跟进往届未谈成的赞助商;




仔细查看竞品会议的官网,了解它们有哪些赞助商,做到知己知彼;




无疫情的情况下,多去现场参加竞品会议展览,借他人的场子干自己的事;




与已确认的演讲嘉宾进行会前沟通时,适当切入一些行业机构的问题,或许也会有意外之喜。

“待客”:如何看待和理解赞助商在整个会议中的角色及功能

 

       大部分主办方会将赞助商的功能简单理解为给予会议活动经费支持,会前发一个千篇一律的赞助权益给到赞助商,然后就坐等汇款通知单。

       相信一定存在这样的情况,但这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且是少数情况。我认为对待大部分的赞助商,至少做到以下两点,才有可能形成拉赞助的良性循环。

 

1

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主的心态来拉赞助。


 

        赞助商一般在签单完成前会经历四个不同阶段,销售要做的就是设身处地动态评估每一阶段销售效果并进行推动。

 

2

营造“当家作主”的氛围,激发赞助商的主观能动性、增加归属感,从而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这种关系的形成对会议赞助良性循环起到至关重的作用,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小妙招的。

 



对外宣传文案中可弱化“赞助商”字样,取而代之的是“合作伙伴”“会议支持”等;




前期进行会议策划阶段,充分听取已确认赞助商的建议;




可邀请赞助商(有一定的门槛约束)加入大会的战略规划委员会、咨询委员会、执行委员会等;




会后除了提供权益类落地情况报告,更可邀请赞助商BOSS与主办方一起参与会后总结报告的撰写;




开放一定比例的演讲机会给到赞助商高管(比列在20%-30%之间为宜);




会后定制化感谢信要及时发出,可能的话,最好是纸质版的且有大会主席亲笔签名;




平日里与赞助商分享会议动态新闻以及行业信息,既宣传会议又增加粘性;




逢年过节寄张贺卡或实用小礼物,建立长久的人脉,与人交朋友。

 


“拉客”:拉拢客户、获得赞助的小技巧

       一般来说,主办方做好了“获客”和“待客”这两个步骤后,至少赞助商已经对会议产生一定的兴趣了。

       这时就看销售的“致命一击”的能力了,为了提高临门一脚的准确性,我也有一些秘籍供各位参考:

 




找到赞助商的真正需求,定制匹配需求的赞助方案;




寻找在行业中同一规模、同一量级的AB两家公司,以A公司撬动B公司,反之也可,最好的结果是AB两家公司都参加;




当有较多确认的赞助商时,各渠道喜大普奔地告诉大家有哪些合作伙伴,潜台词:XX企业不参加就OUT啦;




有节奏地“骚扰”潜在赞助商,更新会议日程及已确认的嘉宾名单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