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0家公司,营业额超百亿,一个县有3万人从事会展业。这是一个神奇的隐秘部落。
关于固始,你了解多少?
如果从1994年固始人开始密集进入会展业算起,这个素有"北国江南,江南北国"之称的淮河边小城,为会展业持续输送人才长达近30年。30年来,固始会展人的征途,亦是河南乃至全国会展业发展的缩影。 业内提供的数据显示,固始从事会展业人数超3万。这缔造了庞大的会展产业链条里一个特殊的存在——“固始系公司主办”。这是会展行业主办方除了“外资主办”、“国家部门主办”、“行业协会主办”外,极为重要的角色。
起源:广交会带来的思考
4月21日,郑州下起了细雨。泡上老家的信阳毛尖,嘬了一口后,七零后王杰陷入了回忆。 他是千秋展览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,是土生土长的固始人,也是固始会展行业协会会长。因为是最早一批出外闯荡会展江湖的引路人,所以他被业内推上了固始会展人“黄埔军校”的校长位置。 一阵氤氲清香的茶香中,王杰开始了讲述。1994年,刚从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他,孤身一人,一路南下,做了一天一夜的货车从武汉直奔广州。 理由很简单,“一方面没赶上包分配,一方面受到下海潮影响,就想着去沿海城市闯闯。” 初来乍到,广州对于王杰来说是陌生的,全身上下的家当加起来一共只有1000元左右。幸运的是,凭借着自身的学历以及大学时期在湖北日报实习的经验,王杰很快就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在羊城晚报谋得了一份工作。当时的王杰怎么也没想到,这份看似和会展行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却带他打开了会展行业的大门。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,王杰承担着拉广告的任务,和别人地推式的推广不同,王杰把目光放在了广交会。“广交会的参会企业众多,而且有宣传自身企业的意愿。” 去跑的次数多了,王杰敏锐地发现广交会的办会形式是可以克隆的。 “会展业的发展与经济是高度关联的,在计划经济年代,没有纯粹的商业会展,实行市场经济后,才逐步凸显商业会展的雏形。那时候还没有会展的概念,只是觉得别人能干的事情,我好像也能模仿着干。”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1995年全国平均工资约为5500元,平均每月工资收入458.3元。 1995年,王杰办的第一个展会——“音响展”在广交会的场馆内举行,共计200多个展位,单个展位价格在4000元左右,展会整体营业额超出100万元,王杰个人通过此次展会获利10万元左右。 众所周知,在平均工资仅四百多元的九十年代,这次展会带来的巨大创收,促使王杰下定决心要把展会这条路给走下去。 有了成功的尝试,王杰1995年正式成立千秋展览策划有限公司,开始从固始老家招揽人才。 “之所以选择从固始招人,是因为固始人能吃苦,做事细致、投入、专注,而且沟通起来更加方便。” 事实证明,王杰的选择并没有错,如今在会展业声明显赫的陈伟、江刚、张祥全、周孝文等人,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王杰带入会展业。 “那时候的环境不同,加上固始人对职业存在敬畏,有份工作就会格外珍惜,去把握机会。现在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,选择留在会展行业发展的不足10%,而90年代选择从事会展行业的固始人,90%都坚持下来了。” 布局:带动老乡一起发展